环球看热讯:今天,告诉你“观云测雨”的秘密

来源:2023-03-24 09:12:22    时间:颍州晚报

每天的天气预报是怎么来的?有哪些气象观测仪器?团雾、暴雨是如何预报的……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记者走进阜阳市气象台,为你一一揭秘。

市气象台工作人员放探空气球

一条天气预报是怎么产生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探空气球的万米高空之旅

早上6点半,观测站副站长祁凯和同事准时来到位于颍河闸三角洲西侧的阜阳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进行当天的探空气球放飞工作。

经过充氢气、调试雷达、安装无线电探空仪等一系列工作后,祁凯举着一只比他还要高、直径2米多、重1千克左右的长梨形乳白色探空气球,在7点15分准时放出。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每天都要在7点15分、19点15分这两个时间点放飞,国内外放飞时间一致,一天都不能断、一次都不能错。”祁凯告诉记者,探空气球被称为“万米高空的听诊器”,每次放飞60-90分钟后,飞入3万米以上的高空便自行爆裂。上升过程中,探空气球犹如CT扫描仪,对低空到高空进行25个等压面的逐层扫描,把不同高度和经纬度的温度、气压、空气湿度等数据通过信号发回地面。气象人员再将实时数据上传至国家气象数据中心,参与国内、国际气象资料交换。

几乎是同一时间,位于阜城西南部的市气象台地面基本观测站,各类全自动观测仪器正在进行着分钟级别的观测。“2022年开始已实现全自动观测,通过雷达、无线电等将收集数据传输到中心处理器,实现电信号到数值的转化。”市气象台地面基本观测站负责人张思超介绍。

上午8点,在市气象台监测中心,气象预报员张景瑞紧盯着面前的几十台电脑屏幕,对各类数据图像进行分析,再综合多个地方的气象数据,判断近期天气走势,制作每天《气象服务专报》。上午10点,一条新鲜出炉的天气趋势预测在市气象台微信公众号上发出。

“春季天气变化快,一天要看上百张雷达回波图、数值预报图,卫星云图等,遇到特殊天气还要加密观测。”张景瑞说,比如团雾,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目前,我省在大部分高速公路每隔4公里都布设了能见度仪,进行实时监测;比如台风,去年台风“暹芭”影响我市,气象预报员正是通过高空探测器发回的探空图进行科学研判,提前6小时预报强降水量级和落区,并及时发布短时临近预报和暴雨橙色预警。

智慧气象有多智慧?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日照仪、风杯风速传感器……

在市气象台模拟操作室,记者看到降水现象仪、雨量传感器、能见度观测仪、日照仪等多种重要的智能观测仪器。

张景瑞指着一个外形像小号铁桶的仪器介绍,这是翻斗式雨量传感器,“铁桶”里面有套像翻斗一样来回翻转的仪器,由承雨器部件和计量部件等组成,根据翻斗翻转的次数记录降雨量。

另一个用于观测降水的仪器名为降水现象观测仪,内部拥有光学测量系统,当雨点、雪粒、雹等穿过其中,可自动对不同粒子的直径、速度等进行自动识别,精确判断是雨、雪、混合降水还是雹,并通过数据转换进行传输。“以前还要冒着雨雪观测,现在有了这些‘神器’,气象观测更加智慧了。”张景瑞说。

日照仪看起来像个小黑筒,其实是通过光电感应原理探测太阳辐射,记录日照时数。张景瑞介绍,通过日照时数可判断当地是否拥有日照优势,为光伏发电提供依据。“去年,我市降水较少,日照时数长达2400小时。”张景瑞介绍。

风杯风速传感器,是测风的“神器”。当三个风杯转动时,带动轴上的多齿运行,得到数据信号,可换算出风速值;一个长度不到10厘米的灰色“盒子”是气压计,“盒子”下端连着橙色的管线,可以敏锐地感受到外界气压的变化,进行数据转换。一旦出现变压,预示着天气也要变了。

天气预报为啥“不准”?

无法对某一个地点、某一个时刻作出定量的预报

张景瑞说,目前我市及周边市、县共6个地面基本观测站,每个乡镇还分别设有区域站,相关数据同步观察、同时传输到省和市气象台信息中心。可以说,基础数据越多,预报越准确。当遇到大雾、降水等重要天气,还会24小时不停地监测,及时发布预警。

如此周密的数据,还是经常会有市民质疑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对此,张景瑞坦言,气象预报员压力真的很大。“气象界有个说法: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预告,只有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做。天气瞬息万变,靠目前的气象科技水平,几乎不可能做到对某一个地点、某一个时刻作出定量的预报。不过,这是气象人不断追求的目标。”

他提醒,每天上午10点之前,市气象台公众号都会发布天气提醒,还会不定时推送重大预警,市民有疑问也可拨打天气预报专线96121咨询。

气象观测有啥用途?

农业、建筑、保险、环保……

农村气象服务工作在防灾减灾、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服务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尉传阳介绍,比如,去年我市普遍少雨,进行了多次人工增雨,“向天借雨”缓解了旱情。

除了农业,近年来气象服务也在向电力、建筑、保险、环保等多领域伸出触角。

张思超介绍,通过对本地年日照和风力的常年观测记录,为我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提供气候可行性论证;通过对空中放电现象强度和频次的记录,可用于建筑物防雷,也可以用于农村地区牲畜受伤向保险行业提供证据;通过对酸雨的观测,发布空气质量预警,为环保部门减少和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工作提供帮助……

“下一步,还计划新增智能视频天气现象观测仪,通过识别云量、云状、积雪深度、电线积冰等各类图像,为更多行业带来有的放矢的气象服务。”张思超说。

关键词:

文章推荐

  • 环球看热讯:今天,告诉你“观云测雨”的秘密

      每天的天气预报是怎么来的?有哪些气象观测仪器?团雾、暴雨是如何预报的……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记者走进阜阳市气象台,为你一一

    颍州晚报 2023-03-24
  • 中国最大沙漠底下有大发现,科学家:发现一个巨大“宝库”

    中国最大沙漠底下有大发现,科学家:发现一个巨大“宝库”,众所周知,我国新疆主要由是一片沙漠之地组成,他们有一个很大的盆地,叫做塔里木盆

  • 资讯:精准有效发挥金融兴农作用

    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业务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对于进一步打好金融助

    中国经济网 2023-03-24
  • 驾考科目一是什么?主要考哪些内容,有哪些注意事项?

    驾考科目一考试包括道路安全法律法规、驾驶机动车理论基础、地方性法规等相关知识,又称科目一理论考试、驾驶员理论考试。驾考科目一题库中有1

    北猴学车 2023-03-24
  • 描写立夏的诗句古诗词

    1、《立夏》宋朝·赵友直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睡起南窗情思倦

    万年历 2023-03-23
  • 广告

    X 关闭

    X 关闭

  • 众测
  • more+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技术官员、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2月6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9岁的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一墩难求”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设计师: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导致一墩难求